第246章 收获、赴港(1 / 2)

重生:我的80年代 刀9 1237 字 1个月前

“我家这房子嘛,也不是不能卖。”

“要看你出什么价,低了可不行!”

熊大熊二双双回到家,两个憨批,老母亲明明前因后果都跟他们讲过,还搞得好像李建昆硬要买他家房子似的。

人就别跟智障一般见识了,李建昆懒得搭理,望向熊家老太太,“阿婆,你说个价吧。”

虽说他并非硬要买,对炒房的兴趣不大,但既然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求到头上,中英街这边的房子,买一栋也无妨。

哪怕买来放着不动,过几年打底数百倍增值。

当然了,如果买来,他肯定得动,挣港币嘛,有备无患。

TTK家电但凡如愿拿下,往后肯定时常要从港城采购原材料甚至设备,他对港币是有长期需求的。

“妈,想清楚了!”

“好好说!”

两個好大儿不停对老母亲使眼色。

熊家老太太心里早有思量,价格太低吧,俩儿子不会答应;价格太高吧……现阶段这房子其实不值钱,溢价空间全在于往后的发展。

可往后毕竟还没来,说不准改明又封禁了呢?

“当年这房子是花三百块盖起来的,一晃快二十年……”

“小伙子,三千八百块,你看成么?”

熊大熊二听闻这话,算不上兴奋,但也没闹腾,不高不低的一个价格。

两人心里不约而同合计起来,三千八百块,对半砍,每人能分一千九,租间铺子,把生意捯饬起来,完全不在话下,还能盈余不少。

他们似乎都遗忘了一个问题:该给老母亲分多少?

或者并未遗忘,只是懒得想,不愿分。

仗着房子是他们死鬼老爹盖的,身为儿子,他们自然有继承权,却全然不想想,死鬼老爹是老母亲的丈夫,无论是讲法还是讲理,老母亲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。

然而社会现实就是这样,总有些人擅于利用亲情,去伤害爱他们至深的人。

亲情社会固然是温暖的,但如此氛围下,也难免酝酿出一些悲哀。

“可以。”

“谢谢!谢谢小伙子,谢谢姑娘!”

熊家老太太神情激动,心头最大的忧虑,总算解决了。

直到此刻,老太太想的仍然是两个儿子的关系不要再恶化下去,希冀着他们未来能和好。

老太太回屋去找房契,李云裳上楼去取笔纸。

这年头不存在过户,写份买卖合同,双方签名画押,钱付给卖房人,房契交给买房人,事情也便完成大半,回头再跟当地衙门做个报备。

“李老板,你要付港币的话,可得多付点!”

熊大笑呵呵搓手,只等着收钱,寻思这姓李的不是把人民币都兑了么。

熊二帮腔,“没错!港币要大跌呢,不值钱,起码……要按现在的官方汇率付1.5倍!”

李建昆扫视过他俩,“用不着,这点零钱我还是有的。”

熊大:“……”

熊二:“……”

你要不要听听自己讲的什么话?

人言乎?

三千八百块……是零钱?

李云裳蹭蹭下楼,不仅拿来笔纸,还有几沓钱,离京时弟弟给她包里塞了一万块,说是路上零花用……

她当时也是无语的。

交易很快完成。

其实李建昆有句话到了嘴边,但犹豫间,还是作罢。

他本想让熊家老太太继续住在这里,这间铺子他什么时候会用起来,还不好说,用的话主要也是一楼,二楼有好几间房,给老太太住一间问题不大,作算让她帮忙照看房子。

之所以没说出来,是考虑到她两个好大儿的脸皮,保不齐会跟着住在这里,还有人给做饭吃。

双方协定好,一个礼拜后过来收房,给他们充裕的搬家时间。

二楼。

林敬民已经把钱理好,用橡皮筋绑起来,一万块一沓,整整齐齐码在一只黑色手提包里,满满当当。

李建昆进房询问,“多少?”

林敬民凑近,踮起脚尖,小声道:“一百五十六万三千四百。”

嚯嚯!

李建昆眼神明亮,这可比他过来中英街之前,预想的多出几十万。

当时估计的是,能换到25:100左右的汇率,就算不错。即1:4的汇率,这样的话三十万人民币,正好兑换一百二十万港币。

结果这里的人连起伙来想黑他……

那与其被他们黑,不如反过来黑他们。

这一黑,多黑出三十六万港币,零头不计。

“收拾收拾吧,准备走。”

“小龙小虎呢,袋子提去啊,别让我提,心慌!”

林敬民现在心情颇为复杂,一方面他终于意识到,建昆还真不吹牛批;另一方面,他发现建昆这家伙有点亦正亦邪的感觉,好起来那简直是君子之风,坏起来……比流氓还坏!

就这半天时间,收割了多少人啊?

流氓一旦有文化,太他娘的可怕了!

他担心建昆在正邪之间的夹缝上跳舞,未来有一天会迷失自己,彻底走了歪路。

偏偏,他想劝说教导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