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7章 需要一项发明来挽回局面(1 / 2)

重生:我的80年代 刀9 1063 字 1个月前

(这章免费,弥补昨天订阅过的书友。)

黄昏时分。

李建昆走出邮电局,气温逐渐下降,迎着二月的寒风,他没骑车,漫步在马路上,向大哥家走去。

开始思索如何捞出李贵飞。

找关系走门路的想法,率先被他排除。

不说能不能行,他也没有。

他考虑的是,能不能通常正规手段,把李贵飞弄出来。脑子里不禁蹦出四个字——将功补过。

这年头,特好使。

这时,前方出现一些戴着锋哥帽,横穿马路的工人,三三两两,断断续续。

李建昆下意识顿住脚,侧头看去,旁边有家规模不小的工厂,厂房矮楼连成一片。

不知不觉走到了望海电器厂。

这家工厂与祖国同岁,是他们县最大的工厂,生产诸如手电筒、开关插座,灯泡等小电器,据说职工上万人,厂保卫科连大炮都有。

眼下正值下班时间,今天初十,按理说早该全面开工,只是瞅着这稀稀疏疏的人头,显然不太对劲。

李建昆戳在路旁等候一阵,等到偌大的工厂门口,人流彻底断线时,推着大凤凰走过去。

岗哨边有位大爷,伸手跺腿做着运动,见他走近,搭眼望来。

李建昆立好自行车,摸出一包小熊猫,凑到跟前。

“哟!这稀罕烟,听说过没见过!”门卫大爷瞅着烟盒,啧啧不止。

李建昆适时呈上一根,顺势搭起话。

“大爷,这都初十还没全面开工吗?”

“嗨,开啥开,没活干。”

大爷得到好烟,对他的身份产生几分揣测,没敢接他的火,把香烟塞在鼻尖下嗅着,面对他的问题,知无不言。

一言以蔽之,望海电器厂现在日子很不好过。

以往生产的那些个老物件,现在根本不稀罕,会做的厂子海了去,厂里的销路没那么广,压根养不起那么多职工。

年前还欠仨月工资没发。

门卫大爷叹息道:“去年吧,倒是想出一個好辙,生产水泵,那玩意俏皮,盖楼的工地上都要,大船上也不能缺。穷得叮当响的情况下,还勒出十几万搞生产线,起初生意确实好,订单接不过来。”

他说到这里,话锋一转。

“谁承想,下半年那些工程项目,停的停,歇的歇,说是没钱建了。那你想啊,房子都没钱盖,怎么可能再买我们水泵?行情一落千丈!”

李建昆默然,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。

这年头不比日后,老百姓用不起水泵这种设备,家里的水井,要不然用绳子提水,条件好点的人家,在井口装个手压式取水器。

机关单位不采购,水泵很难有销路。

门卫大爷忧心道:“以后还不知道怎么办呢,一万多人啊,背后牵扯的家人更多,没工资拿,可咋活呀。”

这确实是个严峻的问题。

不过,该说不说,正是李建昆想要找的“功劳”。

如果能盘活全县最大的厂子,算不算大功一件?

望海电器厂现在面临的问题是:

老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,越来越不具备稀缺性,放在普通小厂子身上,计划计划,兴许还能对付,但他们的职工实在太多。

新产品销售渠道狭窄,运气不好,摊上经济调控,工程项目纷纷停工,失去大头订单。

毫无疑问,他们现在亟需一件爆款商品,来挽回局面。

好巧不巧,这玩意李建昆在行。

他心中已经有个主意——

李贵飞该搞项发明了。

思绪通达后,他告别门卫大爷,颠上大凤凰,返回大哥家。

晚上,大嫂特意烧出几个下酒菜,想让他们哥俩走两盅,浇浇愁,能睡个好觉。

一两六钱的酒盅,李建昆只喝一盅。大哥喜欢吃辣,喝烈酒,六十二度的烧刀子,再多就懵了。

他还得干活,愁有,但不多。

犯不着浇。

那顶个鸟用,醒来不照样愁?

遇到问题,迎难而上,给它推平便是。

吃罢晚饭,李建昆问大哥要来信纸,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

朝红砖房屋后开的窗台前,五屉桌上,茶气袅袅,烟雾弥漫。

李建昆一手拿着英雄牌钢笔,夹烟的手掌托着下巴,临了临了,却有点难以下笔,并非对爆款产品没有想法,而是点子太多。

他必须考虑时代的局限性,或者说,望海电器厂的技术能力。

否则给他们整台新能源汽车,他们生产不出来又有什么用?

“手电筒、灯泡、开关插座……啧!”

李建昆皱眉,望海电器厂的技术能力,只怕比他想象的还要差劲。饶是水泵,都算不上什么很难的玩意,普通潜水泵,说白了,一个电机加一片叶轮。

“还有一点,他们现在揭不开锅,没钱去弄新产品,所以我提供的这个玩意,必须达到即使让傻子来看,都明白它绝对会爆火的程度!”

如此一来,才能被望海电器厂当成香饽饽。

才能让他们敢于借钱去投资,豁出去干!

才能通过他们,让领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