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9章 小王结婚(上)(1 / 2)

重生:我的80年代 刀9 1534 字 1个月前

第829章 小王结婚(上)

奔驰W126停在六尺巷的王宅门外,老王从宅子里接出一根水管,滋水冲洗着一路从保定开回来的尘灰,橘黄色的阳光洒在黑色车漆上,熠熠生辉。

乍一看,和没有动过的原版车,确实没啥两样。

小魏同志的手艺还是没话说的。

大批街坊邻居被吸引过来,把大奔围个里三层外三层,人均一脸艳羡,哈喇子快要淌出一地。

事实上,这年头的普通老百姓也不懂车,只是觉得这车好大好霸气,里里外外透着一股金贵,在路上从未见到过。

所以感觉稀罕。

不乏人问东问西,比如搁哪儿买的,要多少钱等等。

送礼人李建昆一番含糊,以至于大伙儿以为南方遍地都是,三五个万元户就能拿下。

老王家的邻居,耿伯大手一挥:“再过两年,叫我儿子也整一辆!”

正当两人驱车前往指定商场时,五道口的东郊民巷里,和王家门前差不多的景象,也在上演。

小王又从兜里摸出一本红皮儿工作证,解释说:“有券,还得凭工作证购买,单是办这么个事儿,花了我一千块。”

他常在特区和港城两头跑,这年头的许多资源都不缺,没啥感觉,而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人,即使不差钱于小王,想搞个紧俏物资同样很不容易。

抬头上有七個大字——彩电预约购买券。

李建昆也没埋怨他不早吱个声,整得有点唏嘘。

“差不多了,等我擦一下。”饶是老王这种正二八百的土豪,也对这辆大奔宝贝得不行,和普通人家对大凤凰的珍爱程度如出一辙。

有点心疼,不过想想也无所谓,就像建昆说的:“车嘛,开嘛,开破了再换。”

内容是:凭此券可预约购买彩色电视机一台。

“电视你还没买?!”

“买电视。”

王山河说着,从翻毛领的皮夹克里,摸出一张纸券拿给李建昆看。

小王:“呵呵~”

上面有三道公章,市计划委的,区委的,还有个“机造二厂”的单位章。

老王家的大宅子里,已是张灯结彩的模样,门窗上贴起囍字纸。老家的亲戚实在不便过来,老王两口子并不强求,这些喜庆装扮多半是出自老李家母女之手,三人从前天起就搁这儿住下了。

他虽然也不懂,但这车什么来头,建昆和他讲过,包括在保定被人拆过一遍。

小王让他把车开出胡同,等到大马路上再换手。

“你以为这么好买啊,今年和往年不同,连友谊商店都供不上货,现在是统一调配,预约购买。”

“我说爸,别洗了,我还要出去呢。”王山河说。

“干啥去?”李建昆侧头问。

新车到手,自然迫不及待想溜溜,另外,他确实有件紧急事要办。

他有个小儿子,知青返城,没安排上工作,以前做个体户别说街坊邻居瞧不起,自家人都不待见,价格双轨制出台后,因为家里本身也有点门路,赚得盆满钵满,街坊邻居嘴上不说,心里却艳羡得紧,在家里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。

沈家的小四合院外,停着一辆红色的“大头鞋”车。

街坊邻居纷纷凑过来看热闹。

沈壮戳在院门口,任他们看,也不管,不过谁如果重手重脚的,那他得说两句。小脸上不可避免的有股骄傲——

整片东交民巷里,他们家第一个有私家车。

所以他爸说要还回去,先不提姐姐什么态度,他第一个不干。

宅子里,和王家不同的是,却没什么喜悦氛围,沈红衣还因此摊上麻烦。

“这么贵重的东西,你说收就收了?”沈学山坐在轮椅上,皱眉审视着女儿。

街坊邻居知根知底,谁都清楚以他们家的收入,买不起汽车。人家问起怎么说?

女儿的朋友给买的?

普通人家送彩礼才花几个钱?

那这女儿嫁是不嫁?

沈红衣并不在乎这台车,在她心里,这也不是一台车,而是费尽周折从南方千里迢迢送到京城的心意,她不能还回去,那会伤他心。

“爸,你到底现在还瞧不起他吗,你看看外面的社会。”她说。

“我从没有瞧不起他,一直认为他有大本事,问题是他把本事用错了地方!”沈学山顿了顿,问,“你是大学生,你自己说说,这算不算有点心术不正?”

沈红衣哑口无言,她清楚,在她爸心里,如果有选择的情况下,必须保家卫国才算心术正。

而他的出发点,也是为自己好——用他那套根深蒂固的观念,替唯一的女儿,觅一个又红又专的如意郎君。

只是,他不懂她,也不懂他。

说也说不清。

“学山你能不能别这么犟,伱看看女儿的脸和手,都被刀子风刮皴了,你咋就不心疼呢。”沈母埋怨。

“去去去,你懂什么。”

“老顽固。”

“爸,你甭说了,这车我是不会还的,早跟你说过,这辈子我只嫁他。”

“你!”

再说李建昆和王山河这边